曾经在很长的时间内,因着诸多原因,中国基督徒在属灵供应和神学装备方面都处于严重的短缺状态。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海外的很多基督教资源陆续通过各样的方式进入到中国大陆,并且影响了很多中国教会和信徒,为中国教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然而,凡事都有利有弊,海外基督教资源也是如此。在肯定其正面作用的同时,我们也不当忽略其负面影响。在中国教会已经取得了长足成长的当下,有一些教牧同工认为在当下的情况下,中国基督徒当谨慎对待海外神学教育和讲道,比如H姊妹。
H姊妹在华东某地一教会服事多年,有着丰富的牧养经验。在牧养的过程当中,H姊妹多年以来也在不断的观察和思考海外神学教育和讲道对中国教会和信徒的影响。她认为,现在很多海外属灵资源对中国教会和信徒的影响已经是”弊大于利“。这样的观点很可能会引起教界很大的争议,但是她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相信她的观点是正确的。
”神学教育这一块,如果我们一直依靠国外的资源,就会成为很大的问题。首先,这些海外神学院的师资力量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海外的这些神学院的老师他们很多并没有在中国基督徒的处境当中生活过、挣扎过,咱们整个的大环境、习俗、文化、氛围他们都没有感受过。然后他们就在一些海外神学院教书,栽培中国信徒。这样的栽培方式很难深入,为什么?因为装备他们的海外神学院的老师们,根本就不了解这些中国学生的处境。所以最后的结果往往就成了一锅夹生饭——受过培训吗?受过,但是培训的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隔靴瘙痒,很难或者说完全没有办法让这些中国学生得到真正的全方位的造就。生活在它处的人怎么能够切实的造就一群生活在中国的信徒呢?这是很不切实际的。”
H姊妹说,“很多中国基督徒,喜欢听一些海外名牧的讲道。这些海外牧师的讲道,好不好?好,我也听过,实话实说,确实挺好的。但是在觉得好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敏锐的察觉到,这样的好也是有问题的。不是说那些海外的牧师们讲道讲的不好,而是说因为信徒们和海外的牧者并没有在同样的处境当中,牧者和羊群,不在一片天下,不在一片草场,而是好像远程遥控一样。所以,我们就看到,海外的牧师们他们并不真正明白中国信徒的真实处境,于是就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各行其是’。他们感恩,然后中国信徒就跟着一起感恩;他们批判,然后中国的信徒就跟着他们一起批判……牧者没有生活在信徒的处境当中,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国信徒的处境,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年基督教新教来华的时候,宣教士们是真实的来到中国的土地上,甚至改装易服,学习中国文化,深入中国老百姓中间,同吃同住,是这样来给中国人传福音然后牧养的。
“可是海外的这些牧者他们根本就不了解信徒的处境,也就不可能理解咱们怎么在夹缝当中生存。你不了解,那你怎么牧养?你牧养的这些人,他们怎么落地?完全按照西方基督教的那些东西,可是这些东西是否适合中国的情况,能不能在中国老百姓当中传福音,这些都是问题。”
最近这些年,基本上每年都会举行一些宣教大会、特会什么的,也有很多中国基督徒参加这些大会。可是她观察到的是,有很多人在她看来是盲目的去参加这些大会、特会的,参加完以后并没有得到什么真正的益处,生命几乎得不到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只是多了一些可以向别人炫耀的谈资,回来以后向没有参加的信徒炫耀。他们说某某牧师讲的真好,咱们的水平太差了,又或者某某牧师有很大的恩赐,能够让一只腿长一只腿短的人瞬间就恢复正常。他们说的内容有可能都对,但是H姊妹却发现他们所说的这些最后唯一起到的作用就是教会和信徒间的破坏和分裂。然后让讲纯正真理的牧者没有人听,因为部分信徒觉得讲的不好,“一点都不新鲜,没有恩典”。所以H姊妹认为这种破坏力相当大。
H姊妹说,作为信徒,一定要跟本教会好好联合,尊重本教会的牧者,本教会的牧者他是受过长时间本地熏陶的,他们很深的知道当地的情况,也因此他们知道究竟应当用怎样的方式和怎样的力度来推进一些事情。并不是外来的和尚都会念经的,绝对不是。海外牧者他不了解我们的处境,因此他的教导也往往可能会有一些偏差。可是我们在本地教会里面,本地的牧者可能比较容易就能够发现这样的问题,但是作为信徒他们其实很难看到这些。相反,他们很多时候却会听了海外牧者的讲道以后说“感谢上帝,这是真道。”。
这样的问题最近几年变得非常严重,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很多地域的隔阂和封锁,很多以前无法做到的事情现在变得非常的简单。但是同时互联网也是一柄双刃剑,有利有弊。
在交流的最后,H姊妹说,”很多信徒还是热衷于找海外的牧者,觉得他们更加成熟、有水平,盲目的崇拜外面,老是觉得外面多么多么好,但是实际上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很多本土优秀牧者已经成长起来了,我们不能再盲目的‘崇洋媚外’了。在继续与海外交流和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扎根本土,努力向下扎根,向上结果。“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